似乎只是短短的三四年,医闹的嚣张气焰不是被平息,而是进一步恶化,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暴力伤医。据统计,仅2015年上半年,全国连续发生至少12起暴力伤医案,超过了2012年的总和,这股伤医的暴戾之气,深深的伤害着医务人员的感情,也令社会各界深感忧虑。
曾有一位病人,入院诊断急性肾盂肾炎,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十分钟左右时,突然出现浑身发抖不能自已,其女儿发现状况后又是哭又是叫“大夫大夫,快看看我妈吧,快让你们输死了”,见了大夫后更是不停的抱怨“大夫你看吧,我们来的时候还好好的,能走能窜的,这一会儿就让你们输死了”,边说边打电话“哥,你快来医院吧,妈输消炎药过敏了,快不行了,死在医院呀”……医护人员经过仔细的询问患者情况,监测生命体征,结合患者病情,最后得出结论是寒颤,稍后就会发烧,嘱患者深呼吸、安心治疗,医护人员会进行适当的处理,并向患者女儿耐心的解释病情,但患者女儿却不依不饶,“你们别骗我了,我知道,这是过敏了,要死人的,你们把我妈治死了”,即便医护人员一再解释病情,保证不是过敏后,患者家属仍是哭闹“你保证?你保证管什么用?要是我妈有个三长两短看我不找你麻烦”,甚至阻挠医护人员对其母亲进行相关处理。虽然患者病情的发展和大夫预料的一样,但患者女儿对医务人员的态度----不尊重、不信任,深深刺伤着我们,心中的委屈、不甘,还有愤怒,久久难以平静。我不知道是什么,让这位女儿如此不尊重生命,不尊重医务人员?
有一次看医学新闻,是今年7月3日上午的一张鞠躬照片,发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:患者李老先生不急不躁地来到医学影像科护士孙艳面前,深深地鞠了一躬,“护士您好!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……”孙艳赶忙搀扶,鞠躬回礼,并认真回答了李老的问题。李老很是满意,又鞠了一躬,孙艳也赶快向李老鞠躬回敬,李老离开了,孙艳却差点哭出来。孙艳说,“有时候,我们只需要一声谢谢足矣!”相比之下,有很多的患者和家属根本不把护士当回事儿,“喂,护士……”张嘴就来,甚至稍有不满意对护士任意辱骂。我们的要求并不高,一点点的尊重即可。
作为医务人员,工作强度大,工作压力大,工作时间长,经常上夜班,没有国庆五一,没有周末寒暑假,即使是在除夕,我们都有可能在病房里啃面包值班。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比收入低、休息时间少,没多少时间陪伴家人。即便如此,但我们绝不因此而后悔,只因我们有坚强的信念;只因我们有救死扶伤的使命;只因融入我们血液的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誓言……但是,请记住,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,而不是能起死回生的神,我们常常需要与死神进行殊死搏斗挽救生命,成功了,请不要送红包,不要请吃饭,而是对我们的工作表示尊重,并诚恳的说一声“谢谢大夫,谢谢护士”;失败了,请不要拳脚相加,不要随意辱骂,请相信,当患者生命垂危时,医生是最希望他活下来的人,没有一个医生想把病人治坏治死。
当然,我们在请求尊重与信任的同时,也需要关爱并尊重每一位患者,医务人员给患者的第一份服务应该是尊重,尊重他的倾诉,尊重他的过去,尊重他的人格,尊重他的要求。只有互相尊重,才能促成和谐的医患关系。“有时是治愈,常常是安慰,总是去帮助”。尊重患者,理解患者,常怀悲悯之心,自觉提高服务水平、业务水平,主动同患者积极沟通,坚持做人的良知和行医的底线,以此为开端,建立健康的医患关系,进行顺畅的医疗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