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将至,万物复苏,在此节气前后,我们北方人有服败毒汤之习惯,意即冬季大量热毒、火毒郁积于体内,在惊蛰时期服用败毒汤能起到解表清里,泻火通便的作用,服药者每以服后大便通畅,甚至拉稀便为有效标志,所以绝大多数败毒汤中均加入大黄、芒硝泻下通便之类。然笔者从中医基本理论出发,结合多年临床所见,并翻阅经典著作所悟,与前所述有不同见地,以供商榷。 中医认为外界致病因素有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淫之邪,其中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是不同季节所主之气,意即感受外邪在不同季节以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中其中一种为著,即春为风、夏为暑、长夏为湿、秋为燥、冬为寒,唯有火邪无具体季节所主,所以说火邪致病季节性不强,一年四季均可有火,故惊蛰前后清热泻火并不精准。惊蛰属于春季六个节气之中,春日致病以风邪为主,中医认为风善行而数变,风为百病之长,意为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骤,变幻无常的特点,风邪是外感邪气致病的先导,寒、湿、燥、热等邪气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,如风寒、风湿、风热等。 败毒汤是仿荆防败毒散之意而设,方中主要由祛风药组成,正是通过春季祛风之后,其他邪气亦不易侵袭人体,达到一年四季不受外邪所侵的目的,败毒汤中的毒并不是单指热毒之类,而是泛指一切外来邪毒之气,所以服败毒汤就如接种流感疫苗一样,服后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,则达到了服败毒汤的目的。 |